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戶外教學---在中小學統整課程教學之應用

戶外教學---

在中小學統整課程教學之應用

黃 菁 e-mail:oeoeo1208@seed.net.tw

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oeoeo1208/edu

前言

夏日蟬鳴高唱,等鳳凰花開燦爛………

讓我們帶孩童走出戶外去………

看雲、觀霧、聽雲、聞香、賞鳥………

讓我們叫醒酣睡蒙塵的心靈

與孩童、藍天共舞吧!

壹、 何謂戶外教學?

它是自然、簡捷而且直接的學習方式,以大自然為素材,用觀察、研究和思考的方法去探求生活周遭的狀況。

貳、 戶外教學的課程模式

嚴格來說,戶外教學不是一種單一的學科模式,只是借助大自然提供的素材,融合在各個學科之中,只是我們把它窄化在筆試、升學主義、功利取向的層面當中。事實上,隨著科技、資訊的進步。如果再加上教師自省能力的提昇,我們應該也有能力將學校教育變得更合乎人性,更完整地結合在真實的自然與社會情境當中。

戶外教學既然無所謂的「統一」或「標準」的課程,抉擇的標準完成

在於支持戶外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的教育價值或理念來決定,因此設

計課程的模式大致有下列幾種模式:

1.傳統學科教材模式

說明:將學科中能在戶外進行單元,利用戶外學習的方式來加強、加深

或驗證各個學科原有的知識或概念,或利用校園或校外的環境來

設計配合各個學科教學的學習步道。

2.主題∕概念教材模式

說明:以「秋天的花芒」為戶外學習主題,它可以結合好幾個學科的知

識概念,技能統整運用在所選定的學習主題上,使學生能環繞在

主題學習活動中,激起好奇、探索的學習慾望,並能菳養成主動

思考打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懂得結合也他人共同合作完成

,再以「秋天的花芒」的課程為例,它必須廣泛的包括芒花生物

形態、植被環境、與生態食物鍊的關係,進而探討與人類的生活

關係。

3.環境∕生態研習模式

說明:課程重心放在提昇環境覺知,認識環境生態原理,瞭解人與環境

之關係,強化環境保護之信念與行動為主。各個學校可能借助國

家公園、動物園、林業試驗所………的各項設施、人員、經費安

排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課程。

4.野外探險模式

說明:野外探險模式的戶外教育課程,看起來多半是具有高難度或是帶

有冒險性質的野外活動,活動的目的不在追尋技能的學習,而是

學習過程的體驗,例如:攀岩、爬樹、野外求生……主要目的在

增進自我的認識,試圖瞭解他人、或人與自然的關係。

5.學校露營模式

說明:培養戶外休閒活動興趣與技能、體驗團體生活、增進師生關係的

功能。

肆、戶外教學的方法

學生提出很多的問題,事實上都可以利用個人所有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透過直接觀察而獲得結果

。事實上還可以借助儀器(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協助觀察,可以解決生活周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問題。

例如:學校走廊栽種的四季秋海棠,開得多麼燦爛精彩,你可曾駐足停留觀看一、二分鐘呢?瞧過它們的花朵、葉片……你可知道並非每一朵花都一樣,它們可是有公花、母花哦!不妨會後仔細瞧瞧。

一、設計教學法五階段

1.製造學習情境,提出引導問題

提出引導問題或製造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注意、好奇、探索慾)

例如:學校的飲用水是從那裹來的?可以劃出流程圖嗎?

2.面對問題,並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誘使學生投入情境,面對問題,並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那裹可以取得學校平面圖與水電配置圖?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強化知識系統

小組討論合作擴大學習效果,強化知識系統,增進人際互動關係

例如:八人拔河總重量不超過400公斤的比賽,如何編排?

4.適度的鼓勵,保持學生學習意願

例如:播撒的種子最先長到五公分的同學,可以與師長合照。

5.提供充份明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須隨時提供學生需要的幫助,給與充份明確的學習方法,得以

繼續進行學習。

例如:如何可以查詢溜冰滑板的比賽規則?利用何種管道?

二、發現學習的單元教學模式

1.激起熱切探索的心:

儘量製造學習情境,喚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利用秋天的芒花或五節芒來搭蓋秘密的草皮屋

例如:只用五根火柴,一堆薪柴,點燃一熊熊的火燄

2.減低份量集中注意:

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活動上

例如:影印一些米羅的畫作,讓兒童去命題。

例如:觀察蜘蛛是如何結網的?觀察一棵樹上究竟有多少生物?

3.直接體驗用心感受:

進行直接經驗的學習

例如:事前收集一些廚房烹飪用的佐料,放置於不同的黑色底片盒中

,讓同學閉上眼睛去嗅一嗅,猜猜它是什麼?

例如:利用自然物去進行無具野炊(烤地瓜、竹筒飯、竹葉雞)

4.互助學習共享歡欣:

使學生彼此分享學習成果與靈感

例如:十個人互相牽連,怎麼才能在草地上圈出一塊最大的地盤

例如:五人一組利用報紙揉成紙團,並且用膠水沾黏,看看有無可能

做出一隻龐大的動物?

伍、戶外教學是最容易實施課程統整的舞台

傳統的學校課程的實施完全是課程專家取向和社會功能取向,完全忽略兒童的興趣與自願性,成為片斷、分離、破碎的學科知識學習,遠離兒童的生活經驗,嚴重扭曲人格的成長,無法自我嘗試摸索建構學習的機會。戶外教學的教學型態正好可以改善現行學科課程分化區隔的問題,方德隆(88)曾引述(Pizarro,1993:43-44)認為學校實施課程統整主要是針對上述問題而進行學科整合,其理由如下:

一 、真實的世界是統整的

學習原本就是一種自然統整的過程,………….儘管學校進行學科本位的組織型態,但學生仍然運用日常的生活的經驗與實做的學習取得關連。

二、學習內容相關比較容易學習

統整課程可以使學習變得有意義,也會使學習更容易內化遷移,使學生遭遇類似的情境可以舉一反三,而能類化,進而使學習簡化(黃炳煌,民88)

三、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中心

教師應扮演催化、引導學習動機的人,不應該主宰所有學習的時間,主動提供學生嘗試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做選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使學習更容易內化遷移

四、統整課程可以有效地運用教學的時間

由於知識傳遞的方式日新月異,大量資料的快速呈現,如何有效運用整理旁大的訊息之視為有用的資訊,就必須善用科技整合及寶貴時間,就必須將學校學科分立的課程加以整合。

五、統整課程有助於探討正式課程外的議題

很多隨時代的進步,社會趨向於多元化的情況下,有價值或有必要學習的知識未必能納入學校課程。例如:環境教育、兩性教育、人權教育、資訊教育

、家政教育、生涯發展教育…………

六、如何擬定戶外教學統整課程活動單元案例

配合教育部未來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靈光乍現

語文領域:

1.春天來了,如何形容校園樹木或附近山林有幾種不同色彩的綠?

2.針對學校附近的商家商品,發揮創意擬妥一則商品廣告。

3.嘗試擔任小小解說員的工作,介紹自己的校園或活動設施。

4.利用收錄音機去採訪社區鄰義工或攤販商家。

5.畫一張社區平面圖,用簡單的文字介紹自己家鄉的特色。

6.學校舉辦一次跳蚤市場,嘗試扮演一名推銷員介紹自己行銷的物品

7.擔任學校活動比賽的頒獎人,表達祝賀之意。

數學領域:

1.用自己的步法估算距離,日影的長短來判斷計算時間。

2.利用儀器估算樹木、建築物和電線桿的高度。

3.比較不同區位所測得的溫度、風向。

4.繪製參觀地點的簡圖或地圖判讀的練習

5.用軟尺去測量樹木的周圍並推算樹的年齡。

6.在大自然中去尋找數字,例如松樹枝上針葉的數目、昆蟲的腳數、

果實的重量

7.估算溪流水中流量、寬度

自然與生活科技

1五十平方公分的草地中,會有幾種不同的植物?

2.利用氣象資料來預測天氣?

3.用嗅覺、聽覺、觸覺去嘗試了解週遭動植物?

4.校園裡石頭、草叢、花圃中會發現什麼生物?

5.了解水土保持與環境的關係?

6.溪流、山澗、小水塘中會有哪些生物?

7.研究潮濕陰暗地方的生態?

8.研究各種農耕地的不同植物病蟲害

社會領域

1.探訪界碑、地樁、舊地名

2.探訪廢棄的農莊、農舍、古厝

3.探訪社區的長者或獨具手藝的人士

4.社區市街住戶生活行業調查

5.社區土地使用情形調查表的繪製

6.探訪農耕活動(插秧、收割、曬榖)

7.探訪傳統行業(織布、布行、中藥舖、竹器行)

8.探訪傳統藝術活動(陶藝、戲曲、雜耍……)

藝術與人文(音樂)

1.錄製溪流、瀑布、蟲叫、蛙鳴、松濤……的聲賴

2.利用大自然的素材做各種聲音的遊戲(小圓石、豆莢、樹枝、蘆葦、

竹管)

3.聆聽各種鳥鳴聲、猜測該聲音所表露的情緒

4.欣賞花鳥風和雲等自然界之物的樂曲

5.以動物的步法或鳥類、昆蟲飛行的形態設計舞蹈

6.傾聽不同的表面物傳導訊息(峭壁、草地、沙灘)

藝術與人文(美勞)

1.沙雕或泥塑

2.沙灘或泥地上寫字

3.尋找自然天成的圖案如葉脈、種子、數皮紋路、花朵、水紋、石塊、

鳥羽、昆蟲……

4.採集各種自然物來染布或紙張

5.用複寫紙拓印各種圖案或文字

6.利用各種自然物(葉片、樹枝、花瓣、落葉……)化妝來扮家家酒

健康與體能

1.利用長滿五節芒的坡地或小灌木叢中搭蓋簡易避風小屋。

2.水深不及腳踝的小溪中,橫跨河床上的石塊渡河。

3.海邊沙岸地方,空手挖掘深及膝蓋地底相通的沙坑二個。

4.在校園或野外搜尋可以攀爬的樹木或大石塊,站在上面唱首歌。

5.辨認野外可以食用的野菜五種,並練習無具野炊的方法。

6.利用身上的衣物和野外可以取得的材料製作一付擔架。

七、有效戶外教學的觀察技巧

戶外教學將傳統侷限於教室的教學情境,走出面對戶外更大更多元的自然與社會的生活環境,如何利用生活現有及鄉土特有的事物,創造經營有效率的教學情境,並能掌握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的成效,建構教學者與學習者的成就經驗,然而要能達成戶外教學的目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木金(民88)曾參照引用Borich(1994)「有效教學的觀察技巧(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一書之觀點做為主要教學是否有成效的依據。因此沿用在參考多元化學習情境的戶外教學,做為戶外教學成效的參考也是非常適合的思考方向。陳木金(民88)歸納中外學者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分成五個特性加以評析:

一、有效能的教學必須有明確性(clarity)

有效教學是指教學有系統、循序漸進、符合邏輯性、講述內容和目標清楚

明確。例如:Tang(1994)指出教學效能高低的預測,可以使用教學效能評鑑的因素來加以評估,其內容包括:清晰的講述教材、回答學生所提的問題、和藹可親與專業化的對待學生、教學準備要充分等。

二、有效能的教學必須是多樣性

有效教學是指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富變化,以及多采多姿。例如:Marsh等(1991)指出教學效能是一個多向度的評鑑,其內容包括學習價值、教學熱誠、表達清晰、團體互動、和諧師生關係、課程內容、評量方式、課程指定作業、學習難度等九個向度來評鑑教學效能,並做為平常性回饋和總結性評量的參考

三、有效能的教學必須是任務取向

有效教學是教師的教學努力認真,關心並幫助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例

如:Ryan(1986)指出教學效能是指教師能使學生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大量進步的結果,教師必須具有令人滿意的人格特質、能夠有效利用教學方法、能夠創造良好的班級氣氛、精熟各種教學能力、教師是一位專業的決定者,不僅能夠精熟必備能力,而且也知道何時及如何利用這些能力。

四、有效能的教學必須是全心投力(engagement)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準備教學及實際用於教學的時間,以及使學生真正進行

有效學習。例如:Rosenshine(1986) 指出一位有效能教師的教學是全心投入的,其特徵包括:1.單元開始時能簡短說明目標。2.單元開始時,能複習以前所學內容並說明學習的必要條件。3.按部就班呈現教材,並使學生能逐步練習。4.能給予學生清楚、詳細的教學和解釋。5.提供所有學生自動練習機會。6.提出許多問題供學生回答,俾考查學生瞭解學習內容情形,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一些反應。7.最初練習時要能引導學生。8.提供學生有系統的回饋和矯正。9.不斷指導練習直到所有學生都能獨立和有信心。

五、有效能的教學必須是提高學習成功的比例(success rate)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投入的教學,能提高學生課程內容學習成功而獲得滿意成果。例如:McHaney & Impey(1992)指出有效教學必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功。其研究使用臨床視導模式進行分析和評量,探討教師有效教學包括:1.課程設計和發展。2.教學觀念化策略。3.教學統整化策略。4.問題解決的策略。5.課程教材的呈現方式。6.課外作業的指定策略。7.教學活動經驗的評鑑等。

八、有趣而難忘的戶外教學實例

鄉下老鼠進城去

有個寓言故事蠻有趣的,述說有一隻鄉下老鼠拜訪城裏的老鼠兄弟,羨慕它住的是高樓豪宅,吃得都是奶油蛋糕、肉脯火腿,看得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終於有機會進城了,住了些時日,卻又懷念起鄉下青山綠水的家,開闊的田野,濃厚而純樸的人情味,又打包行李回家了。

菁桐地處偏遠,遠離繁華的塵囂,地理空間以直線距離來說,其實也並不挺遠,三、四十公里而已。加上目前道路平坦而寬闊,公路與火車班次固定,去趟台北或基隆也不是一件難事,只是家長們忙於工作生計,就不見得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領略都會型態的生活,更別說去瞭解城市孩子們上課的情景。

開放教育實施之初,就希望能在正式課程以外,融入一些校際交流的機會

,讓鄉村與都市學校的孩子有機會彼此交流,拓展人際關係也好,交換教師們教學專長也好,或是提供不同的社會資源與經驗都可以,大家也都認定校際交流絕對有它正面的教育意義。學校裏的老師有共識就好辦事,只是大夥都沒經驗,不過教育本身就是不斷的學習歷程,從做當中學習吧!

初期我們選擇以搭乘鐵路的方式來進行校際交流,我們很堅持採行最耗時間卻最有收穫的生活體驗,絕不搭乘遊覽車的方式來進行校際交流。一方面愐懷先民與外界互通訊息的艱辛,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兒童親身體驗搭乘車輛的生活體認。於是鐵路沿線的學校幾乎列為我們優先考慮的對象,例如:雙溪、牡丹、瑞芳、鼻頭、七堵、北港、南港、民生……等國小;於是我們將這種訊息散布出去,也得到對方熱誠的回響。

頭一回校際交流我們選擇位於汐止鎮郊區的北港國小,將我們寥寥可數的學生,拆散放入每一班級當中進行如常的課程,結果菁桐每個孩童都嚇得面如灰槁動彈不得。當然這是難得的經驗,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頭一回。「 校長!你看活蹦亂跳的賴凱勳全變了樣。」靖雨老師在走廊巡視教室有感而發的說。於是我們覺得必須另外設計符合校際交流的課程。

記得有一次與七堵國小進行交流,事前就知道對方會到火車站接我們,只是出人意表的張瑞祥校長與迎接的同學,每人手拿一束花環來歡迎我們,菁桐的孩子與老師都傻住了,初期菁桐的孩子還不肯就範,但見校長已被對方校長用花環套住,也只好欣然接受。畢竟這種殊榮似乎只在機場接待國賓才看得到

。其實好戲才開始登場,「 小鳳老師!我們還要帶著花環走在街上嗎?」立丞斜歪著頭一副靦靦的神情問著。結果校長及老師、孩子一行人配帶花環浩浩蕩蕩地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