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教堂古鐘--被遺忘的聲音文化財


文物:古鐘 (福音鐘)
地點: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南側後方
年代:可推溯至1915年
壹、文化意義:
一、 裝設目的:用於喚醒人們祈禱,同時兼有報時、宣告大事發生、慶祝、示警、迎賓及哀悼等用途。1940年代於禮拜日前1小時開始敲三次,即上午9點、9點30分及10點整各敲一次。那時禮拜堂因地勢及鐘樓高度,使得鐘聲響徹淡水,甚至遠達對岸八里樂山園。1957年(或記1956年)葉俊麟先生創作「淡水暮色」(洪一峰作曲)即憑其對鐘聲之印象於歌詞中寫有「淡水黃昏帶詩意,夜霧罩四邊,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捕頂燈光真稀微,閃閃像天星」。由於其時禮拜堂之鐘聲已不再響起 (事實上禮拜堂之鐘聲一般也不會在黃昏響起),顯見那時代淡水教會禮拜堂的鐘聲是多麼令人懷念。
二、 空襲警報: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末期美軍開始轟炸台灣,淡水因有水上機場及油庫,成為目標。日本政府「街役場」徵用此鐘裝設於達觀樓屋頂 (前洪以南公館,今稱「紅樓」),每逢飛機空襲,就敲此鐘警告人走避或進入防空洞,是淡水居民保存生命器物之一。
三、 功成身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人退出台灣,此鐘被送回。然因其於空襲中不幸被美國戰鬥機的機槍打到,鐘有了裂痕無法再發出響亮的聲音,因此教會改用一從拆船廠買回之小鐘替代,然宏亮之鐘聲已不復聞。

貳、相關聯之文化財
一、水上機場
二、殼牌倉庫
三、紅樓
四、防空洞
五、埔頂鐘聲 (淡江中學鐘樓)

初稿 本文待續 by 邱順慶 2011.5.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