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解說我們的襲產』讀後心得報告 --- 沛妤

作者 : Freeman Tilden
譯者 : 許世璋 高思明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這本書剛開始閱讀的時候, 可能因為是譯本有些句子需要重複的咀嚼才能了解, 但讀到最後竟然覺得愈來愈有趣, 值得細讀, 以下我先引述出作者的六項解說原則也是我們將從事這項工作的最佳指導原則。

l         解說時應使主題內容與遊客的特質或經驗產生關連
l         訊息資訊不是解說,解說是以訊息資訊為基礎的表現
l         解說是一種結合多種學科的藝術,而任何藝術或多或少都是可傳授的
l         解說的主要目的不是教導,而是激發
l         解說強調的是整體而非零碎片段,應針對全人類而非一部份
l         對兒童解說應該有別於成人,需要有完全不同的作法,不應只是稀釋
            成人解說的內容

我常思考到底解說如何才能生動不會流於平鋪直述,枯燥乏味呢? 從本書中了解就是要應用藝術(生活的藝術)而生活的藝術,其中結合歷史、自然、人文、知識、地理…還要加上一些地方風俗民情和在地的故事來融合,才能提升遊客的興趣。於解說之中,透過肢體語言聲音表達,再加上我們也必須充實知識,針對不同遊客的職業、性別、年齡給予不同的改寫或包裝以生活化口語化的語言來引起遊客的興趣。這真是所謂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的導覽解說者必須要勤加練習,花在準備的時間往往比實際解說的時間還要多的多,就像一位好的音樂家都必須經歷過很多辛苦的練習才能站上舞台。 

解說常被誤認為是另一種教導,只是進行的地點不是在教室,我們解說員常懷有無比的熱誠,對該地方所知努力的傳達給遊客,而遊客也從我們身上獲得了知識,但對於這些滿足後,可以持續多久呢? 對於該地得到片段、拼湊的知識學習,並不是我們解說員真正解說的目的,就如同本書的作者說的解說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企圖引起聽眾能主動拓展其對該領域探索的興趣與熱誠,換句話說就是要能化腐朽為神奇,將死的意象說成活靈活現的(看山不是山,山中有仙)如此意象,才能讓遊客充滿好奇心與想像力,使得遊客有興趣後 , 可以主動去更深的探索或下次再來時有更深的了解與感動 , 就如同在土中埋下一顆即將發芽的種子,即使不靠外力的拉拔它也會發芽茁壯,這種持續的行動大於感動,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以上是我的閱讀心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