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文化財-蘆洲湧蓮寺



(一)湧蓮寺源起:湧蓮寺起源於清朝穆宗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一),當時位於浙江舟山列島之南海普陀山隱秀寺,有二位比丘名大機(日本人)及林(中國人)攜帶南海通教主觀音佛祖尊像,搭帆船欲赴外地募緣,出航遇颱風,帆船漂靠至台北渡船頭(淡水)清晨遇見李佑,欲搭渡船到迪化街行口做生意,見過兩位比丘並答應若當日生意順,利回程一定前來進香,當日李佑生意特別順利提早收擔,依約返回帆船進香,結困香爐發爐,經請示觀音佛祖指點,佛祖欲進住蘆洲樓子間口(現址)。經通報總理李宴林及鄉民後,全鄉表示歡迎,於是信眾依佛祖之指示決定供奉,地點及安座方向(其背靠觀音山正峰)並以茅立廟。
(二)湧蓮建築之美:湧蓮寺廟宇建築體座落於蘆洲市街中心的得勝街與成功路口,整體建築為前半部的湧蓮寺與後半部的懋德宮合祀型態的廟宇,早期以傳統閩南式平面四合院式廟宇建築,歷經日治時期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牛)以及民國五十五年的兩次重建,現行建築主體則是民國七十年再次擴建,成為以鋼筋水泥為主體的現代樓宇寺廟。
湧蓮寺座向採坐北朝南方向,格局方正,依據縱身中軸線成左右對稱分布的原則,整體建築空間仍沿襲傳統臺灣佛寺的規矩,如山門、水池、前殿、拜殿、正殿、後殿、天王殿、三寶殿、凌霄寶殿、鐘鼓樓、廂房金亭等相當齊全。湧蓮寺在各殿屋頂結構上採用大量的歇山頂及重簷形式屋頂,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在各殿使用各種造型的藻井,成為湧蓮寺的最大特色。湧蓮寺在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彩繪、木雕、石雕等方式,最特殊的技法是有為數不少的飛天樂伎雀替,在其他寺廟尤為罕見,在後殿懋德宮前方,裝置了佔滿壁面以鄭成功史蹟為主的青銅浮雕,中間為「荷蘭降鄭圖」,左右各為延平郡王簡傳、鄭成功坐像,懋德宮沿革志等,這種以大片現代化式青銅浮雕裝飾的作法,在臺灣廟宇中也十分少見。湧蓮寺門外兩側各立一尊佛教護法神,左韋馱柱杵,右伽藍持槍托塔,高度近一丈,全身青銅精鑄而成,造型威嚴有力,雕塑技藝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現代青銅塑神像作品。縱觀湧蓮寺整體建築,在現代化建築主體中,也大量保留了傳統道廟的題材來裝飾,大量採用現代式建材與裝飾手法,其中又使用不少傳統素材及匠藝,都是湧蓮寺廟宇建築中現代與傳統包容兼蓄的特色。

小英組:林依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